Red Scarf | 你必备的英国指南 – 折扣、购物、旅游、美食、签证

最新英国旅游攻略travel

南法自由行攻略 | 令人沉醉的尼斯/摩纳哥/芒通/戛纳之旅

2008年第一次踏上欧洲大陆,跟着大团走,走马观花般十一天游历了德、意、法、比、卢、奥、瑞七个国家。去年来到腐国的第一个圣诞节,我把它给了美丽的蔚蓝海岸——法国南部。同样是十一天的旅程,没有固定的旅伴,没有高端的相机,没有既定的时间限制和购物免税点,只有我纯粹的灵魂和放松的心情,用我单薄的笔触记录眼眸和心脏每一次闪烁和跳动的瞬间。

 

行程路线:伦敦—尼斯—戛纳—马赛—阿维尼翁—巴黎—伦敦

 

 

蔚蓝海岸,日光倾城(尼斯,摩纳哥,芒通,戛纳)

 

 

下午四点到达尼斯蔚蓝海岸机场,远远瞥见一抹蓝,我知道那是大海,可那时我还不知道它会那样迷人。在机场询问了去市中心火车站的车,买票上车,到达Nice Ville 已是五点多,夜幕降临。我照着之前查好的路线朝旅店走去,由于是周六,天又已经开始黑了,街上行人很少,我收紧了胸前的背包,在路口又大致回想了下地图,继续往前走。天几乎全黑了的时候,一眼看到我订的酒店就在眼前,那种瞬间找到归属地的温暖向我袭来。我松了口气,check-in 后回房间休息顺便规划第二日的行程。Aria Hotel 像个家庭旅馆,旋转楼梯,复古的铁门电梯,大红的门,雅致的白色家具,房间不多,简单干净,温馨舒适。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南法之行。

 

● 尼斯蔚蓝海岸线

 

周日,早晨的尼斯安静舒缓,空无一人的街道,只有时光和我在走动。我放慢脚步,一次又一次,可还是觉得自己走得太快、太快。晃晃悠悠来到老城,太阳还比较低,晨光在矮房的缝隙中穿梭,温暖还有些刺眼,但并不强烈。我追寻着阳光的温度,一路走到海边,第一次,一个人玩了叫自拍的东西,因为太美好。

 

走下石滩,寻了个视野较好,离海近的地方坐下。这是我第三次见到大海(第一次在厦门,第二次在泰国芭提雅),却是我第一次在海浪拍岸的节奏中感知到了放慢的时光。蔚蓝的大海,一望无际;漂泊的帆船,一只只由近及远;低飞的海鸥,来来回回不断穿过阳光洒下的薄雾。漂亮圆滑的弧形海岸线上坐落着尼斯小城,依山靠海,层层叠叠,时光静好。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大海,美丽、宽广、沉静、纯粹。极目远眺,是海平线,那海天相接的地方,仿佛是世界的尽头。我爬上shuttle, 视野变得宽阔起来,我看到了尼斯全貌还有那条散发着异样光芒的蓝色海岸线。接近岸边的海水呈碧蓝色,干净澄澈,远处的海水逐渐变为蔚蓝色,如一面平镜与法南冬天依旧灿烂的阳光交相辉映。

 

● 埃兹鹫巢村(Eze village)

 

七点五十分出发,十五分钟,走到昨晚向前台的小伙子问的地方,然后开始充分发挥嘴巴的功能,100路始发站在哪儿?于是我找到了Ligens D’azur,尼斯公交车问讯处,呵呵,那个前台的阿姨把我的地图转了不知道几次360度,终于很不确定地指给我一条路。我顺便拿了张100路Timetable,到站刚好8:30的100路来了,上了这辆十分拥挤的100,想着明天去芒通得早点,就可以坐靠右的窗口一路看海景。(100路只到Eze Gare,去村庄是要自己爬山的,大约一个小时。如果要直接坐到village,是112路。)

 

到达Eze Gare下车,转身发现”i”(游客中心)竟然没开门,地图是没的拿了。无奈之下,看了眼车站地图,决定顺着Eze village指示牌先走。估摸着距离差不多了,正想着是不该上山了,对面一个大叔向我走来,问我“Village?”我点点头,他向我指了指马路对面一条上山的路,给我做了个盘旋而上的手势。我道了声谢谢,紧了紧背包,开始上山,踏上这条传说中的“尼采之路”。开始还能看到山下的马路,路边的大海,每转过一个弯,大海的颜色一点一点发生微妙的变化,我能看到的大海面积也越来越大。闷着头不知道又转了几个弯后,看不见海了,关键是一直没有看到人,我开始有些发慌。

 

正在我心神不宁之际,出现了岔路口,傻了。不过一瞬间的事,仔细观察,左手边路较宽,重点是我在路边石头上看到了一条黄线,于是我一眼决定走这条路。心里有个谱大约一个小时会到山顶,这才十几分钟,我加紧脚步,希望快些到达。转到山内侧,再看不到海,看不到路,听不见车来车往的呼啸声,路上还是空无一人,我开始喘气。看看日头,我喝了口水,脱了外套挂在臂上,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内心一直在挣扎,一个声音说这条路肯定没错,因为沿路我又陆陆续续看到石头上的黄线;另一个声音却在担心会不会出现什么状况。四周越发安静,只有我的双脚交替踩在石子落叶上的声音和越发粗重的呼吸。终于如愿走在铺满落叶的路上,我却没有闲心去细细感受。其实路况还好,我并不多累,呼吸一阵阵发紧一多半原因是内心的害怕。

 

一直到9:45,Eze教堂的钟声响彻山间,转了个弯抬头,望见山顶坐落的这个小村庄,迎面跑下来一位还在晨练跑步的妇女,我松了口气,直到自己很快就到了。十点钟,钟声再次响起,这时候,我刚好站在了村庄脚下。回望我走过的最后一段尼采之路,我笑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走过尼采之路,我格外喜欢Eze village,因为到达不易,不是体力上,是内心斗争后一种释然的自我喜悦!

 

我到Eze village的时候,阳光正好,又临近圣诞节,加上冬季是南法旅游淡季,村庄呈现另一番宁静祥和的景致与气息。村中小路皆有石砖铺就,中间是红砖,像是在指引着什么,你会像着了魔一般穿行其间,每一段小路都看不到头也都吸引着你前去看看。人烟稀少,偶尔碰见的小伙子笑呵呵推着货车经过,寂静却并不感到冷清,仿佛走入画中。净,周身的一切干净地不染一丝尘土,只有阳光的味道。如果说在城市品一杯咖啡是奢侈,那么在埃兹就叫惬意;如果说在繁忙的街道上漫步是浪费,那么在埃兹就叫享受。埃兹是迷人的,质朴的迷人。砖墙在阳光的衬托下如同老电影般的斑驳昏黄,由内而外散发着醉人的古朴与纯粹的气息。Eze top无疑是个很好的观景台,远眺地中海,远山、岛屿,老港……那一刻,你会觉得你什么都没有,只有时间,各种遐想瞬间涌来,然后恍然大悟,这才叫生活!

 

● 摩纳哥

 

同样是大海,不同城市,不同海岸,都会展现不一样的风情。相比尼斯,我更喜欢摩纳哥的海,更加宽广、沉静。面朝大海,是的,我觉得现在我才知道什么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望着海面阳光折射所呈现出的不同花纹,一直延伸到远方。海鸥在眼前低低地飞过,好不悠闲。海面宽阔,让我平静;可仔细看,海面没有一处是安静的,它包容了太多。我坐在海边的长椅上,望着眼前淡蓝的天,蔚蓝的海,下午的日头已开始西斜,海风轻悠舒缓,一呼一吸间,我听到了时光。

 

由于在Eze待得不想走了,导致同天在摩纳哥的时间就显得异常紧张(其实还有个原因是我在摩纳哥的海边就舍不得离开了)。摩纳哥应该算是个奢侈至极的公国了,大概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钱了,但是它并不华丽,远远望去,依山而建的无论新城还是老城都呈现一种旧旧的状态。有一瞬的时光错乱。离开蒙特卡洛赌场背面的海边,我匆匆赶往老城,教堂啊,水族馆啊,一一看过,来到极为简洁朴素的摩纳哥亲王宫。肉粉色的宫墙,没有多余繁琐的雕花,那般沉静温婉地坐落在那里,旁边矗立的灰色石砖钟楼则略显出皇家的威严气派。下午四点的阳光几近昏黄,望向远处的摩纳哥港湾,夕阳金色的痕迹清晰可见,昭告着这座即将步入深夜繁华的城市的富裕。我匆匆坐上返回尼斯的车,恋恋不舍。

对了,在摩纳哥一定不要忘记带上你的护照盖上属于摩纳哥的纪念章哦。

 

● 芒通边境

 

芒通,法国最后的小镇。计划之外的出行,因为和意大利接壤,因此带给我巨大的吸引力。日出由于时间没把握好,只看到结尾,100路上昏昏睡去,一睁眼,橘红色的朝阳已被金灿灿的火球取代。一路睡到终点站芒通,下了车,四下张望,没有问询处。晃悠好一阵,想了想,反正要去海边,跟着太阳走就行。事实证明这个考量十分正确。

 

芒通这个季节旅游更淡,海边的咖啡厅陆陆续续开门,收拾昨日的残骸,伴着升起的太阳,开始新的一天的营业。芒通的柠檬节据说最是热闹,只是现在并不是季节。不过我本来就是来这边看海的,于是想也没想便理所当然地沿着海岸线走,一直有路我就一直走,走着走着,远远望见竖立着欧盟牌子中间“意大利”的字样,再远处赫然就是意大利的国旗。本已有些疲乏的我顿时又来了精神,疾步走向哪里,向当地人比划了半天,他们大幅度点头告诉我我所站的地方正是法意边境,左边是法国,右边是意大利。我没来由一阵激动,忙让他们帮我拍照(顺便衷心感谢路上的好心的路人甲乙丙丁……)果然是边境小城,我可怜的英语一丁点用场都派不上。走到这也差不多了,算是意料之内的意外之喜,虽然知道芒通临近意大利,但真正到边境线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不想我不知不觉竟走到了。如同我们的省界一样,切实说明了“欧盟一家亲”。

 

回去时又开始犯傻,没有地图,语言彻底不通,不过我大概也就惆怅了那么一会,我就这么信步往回走,直到遇到第一个公交车站,啊哈,有地图,好办多了。我方向感不算太差,但还没好到在哪儿都分得清东西南北的水平。于是通常我是运用十字交叉法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一路沿着公交线,顺带在城里小转一圈,返回100路始发站。这一天最是随性,没有攻略,没有目的地,没有地图,语言不通,只是纯粹地徒步与探寻,还跑到意大利的土地上踩了两脚,疲惫而满足。

 

● 戛纳

 

每日日出之后出门,深呼吸,微微笑,踏上一段新的未知旅程。到戛纳的我经过前三日的消耗已略显疲惫,不过还好戛纳的行程比较轻松,从山上的博物馆下来,我在码头边找了家餐厅吃饭,然后就不想动了。我很贪婪这种不计较时光的享受,阳光不强,坐在室外发呆,看着周围的人喝咖啡的喝咖啡,读报的读报,发呆的发呆,看风景的看风景……这样的态度和生活多么自然。挥霍有时是人生的必修课,无论金钱、时间还是青春。在拥有的时候不要吝啬去挥霍,一次足矣!

 

早上乘火车从尼斯来到戛纳,才下过小雨的空气有些湿湿的。我绕了一大圈找到市政厅,似乎每个城市的市政厅都可以算作一个景点。看了看地图,我朝着山上的博物馆走去。博物馆是个废旧的历史遗迹,学生免票,哈哈!说实话,这边的博物馆基本我是看不太懂的,不过,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意外地来到了致高的viewpoint的高塔。对于有轻微恐高症的我,旋转楼梯登上去着实是个挑战,身体挑战兼心理挑战。我怎么觉得自己是颤颤巍巍登上去的,不过“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实践后才有所得。这高处的风景果然不同凡响。戛纳全景尽收眼底,远山、海岸、船舶、码头、红瓦的楼顶参差不齐,薄雾浓云直指遥远的海平线。

 

下山后,找到电影宫,去旁边的”i”拿了份地图,问了下过岛去开船的时间,很不巧我正赶上午休时间,最早只能搭下午两点的船了,还有一个多小时,干嘛呢?看了看地图,走走戛纳的海滨大道吧。这几天我就可劲地看海啊!绕了一圈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便走向码头买票,两个岛,我却最终决定去那个大一点儿的,而不是之前打算的满是修道院的那个。而那时候我自己却不知道那个决定又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历练。

 

轮渡没什么人,我让一老外(后来知道他叫Frank)帮我拍照,于是就聊了起来。他是法国人,在日本工作,现在在圣诞假期回来看看家人顺便旅行。他告诉我M岛上有一处风景特别好,我邀他上岛同行,他说他要绕岛一周,我说好啊,先一起走走看。上岛后,我们都用不是很流利的英语努力而愉快地交谈着,他讲了很多,其实我并没有完全听懂,法国口音太重,但那段相伴而行的时光依旧是我那个下午度过的最为轻松愉悦的。分开后,他继续环岛,而我则中途折向博物馆,那个传说曾经关押过铁面人的监狱。我是真的没想到岛上的人如此之少,也没想到自己最终放弃了去博物馆。沿着地图上的路,没能走到目的地,心又开始发慌(唉,怎么总是发慌),四周依旧寂静,只有鸟儿扑腾的声音,我只挑宽的大路走,有些急,直到听到人声,豁然开朗,到码头了。我回头看看,却没有勇气再一个人去博物馆了。

 

坐在码头,吃了点饼干喝了点白水,听海浪一声声,又开始发呆。这四天一个人经历的事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一个人走过的路,收获只有自己知道,却是一辈子的财富!

 

晚上搭火车前往马赛,法国第二大城市。至此结束了自己一个人的蔚蓝海岸之旅,疲累而充实,愉悦而不舍,这是一段美妙的旅程!

 

 

北上巴黎,一路风雨(马赛,阿维尼翁,巴黎)

 

 

● 马赛

 

离开了蔚蓝海岸的同时,也离开了南法冬日和煦的阳光。晚间到达马赛还好没下雨,不过潮湿的马路揭露了并不理想的天气。找到酒店,又奔波一天,已是很疲惫。马赛停留两夜,窗外开始下雨,浇灭了我出行的兴致,但愿第二日醒来不下雨才好。

 

马赛的本地法国人一下子少了很多,都说马赛特别乱,作为法国第二大城市,拥有法国最大的港口,巨大的贸易流通的同时,也成为了偷渡者的天堂,英语普及率还不及尼斯。不过,不知道是自己面善还是怎么的,遇见的人都是和蔼亲切的,热情依旧,乐于助人,会主动和你说“你好!”,会竭尽全力用几乎没几个英文单词的法式英语来帮助你。主要在老港附近转悠,还算“太平”,除了糟糕的天气,对马赛的印象还不算太差。

 

当然,传说中独特的马赛鱼汤自然不能够错过。由于靠海,这鱼汤自然不同于什么鲜嫩的鲫鱼汤,熬成牛奶色入口新鲜馥郁。马赛的深海鱼汤鲜咸,是用来吃的而不是喝的。法国人最爱吃什么,少不了法棍(不得不说,我也很享受咀嚼法棍的运动过程)。这马赛的深海鱼汤类似酱汁,是用来蘸法棍的,配上独有的蒜泥酱和少不了的奶酪,加上深海鱼的鲜嫩肥美,果然是不能错过的美味。温暖的鱼汤驱走了冬日的寒冷,格外舒畅。雨越下越大,山上的圣母院逐渐隐匿在茫茫雨雾之中,糟糕的天气的确影响了出行计划,只在早晨去了隆尚宫 —— 只留了门脸牌坊的行宫,吃饱喝足早早回酒店了。由于下雨,再加上本是深冬,天黑得愈发地早,不过,前几日日日徒步,我也乐得歇上一歇。

 

坐了马赛的有轨和地铁,最好的时光当然是在老港。天公不作美,但烟雨蒙蒙的老港,泊着一排排矗立桅杆的各色船只,朦胧中画面仿佛倒流回历史长河,曾经也盛极一时的繁忙港口。记得五年前第一次踏上欧洲大陆,深深的文化感袭来让我欲罢不能。与中国不同,在欧洲,可以找到很多历史接近原始风貌的保留,让欧洲大陆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不一样的色彩,那些人们津津乐道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就这样呈现在人们面前,沉默而深邃。夜幕降临,窗外灯火通明,雨依旧在下,我很快进入梦乡。

 

● 阿维尼翁

 

中午时分从马赛来到阿维尼翁——这个光听名字就让我产生无限好感的小城。雨并未在下,空气湿度和路况揭示了大概和马赛一般的天气状况。出了火车站,先看到阿维尼翁低矮的城墙,倍感亲切。阿维尼翁的城墙古朴低矮,也是完整的一周,不同于显得明城墙,阿维尼翁的城垛墙体厚重坚固却并不雄伟。墙面参差的色差彰显历史沧桑的印记。城内的街道,石砖铺就,渗透过雨水,散发着温和的光芒。很快找到订好的酒店,简单收拾了下行李,外面开始下雨,嗯,不算小。可是在这里可没有过多的时间,还好景点都不太远。

 

没多久就到了教皇宫,古朴庄重,宫殿与圣母院融为一体,如城堡一般俯瞰着阿维尼翁。阿维尼翁是14世纪罗马教皇的居所,就算不清楚欧洲基督教化的体制,也大致能了解到阿维尼翁曾经不朽与神圣的宗教城市地位。被大火烧过以及被时间侵蚀过的教皇宫空旷、寂寥,只有从规模并结合电视介绍的复原图来想象曾经的辉煌与奢华。同样充满历史传奇色彩的贝内泽桥更是以断桥闻名。不同于西湖断桥求的是一种意境与情感寄托,贝内泽桥则是名副其实的断桥。曾经横跨两岸的运输要道,22个桥洞气势恢宏,却由于几经洪水袭击,人们补修不及以无力回天最终放弃甚至拆除,余下了如今的断桥。雨一直下,风刮的也不小,可是并没有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的情绪,走到热闹的圣诞集市,晚钟敲响,灯火通明,好不热闹。
阿维尼翁的时光是宁静的,潜意识里是个喝红酒的好地方,下一次……

 

● 夜巴黎

 

辗转八九天,终于在最后回到巴黎。2008年第一次到巴黎,第一印象非常不好,脏乱差。但三天待下来,巴黎的浪漫与绚烂,无处不在的风情一丝丝透骨入髓,让你最终竟会舍不得离去。如今,再次回到巴黎,临近圣诞的香榭丽舍大街一路灯明,方尖碑所处的协和广场摩天轮矗立与凯旋门遥相辉映。埃菲尔铁塔散发金色的光芒,映衬着纯净的夜空,尽展都市浪漫风情,这就是巴黎,夜幕下的巴黎,最是迷人。灯红酒绿的气息中不是糜烂,而是唯美的浪漫,这是一个城市所特有的气质,独一无二。十一天的旅行就这样结束了,总体来说,是愉悦而充实的。感谢一路上为我指路,同我交谈,与我同行,帮我照相的路人、朋友,让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来自世界的友善!

 

最后附上这次南法之行的时间安排和主要景点以及一些小建议,其中橘黄色是我去了的景点。酒店尽量都订到离火车站近的地方,因为大部分城市景点都在火车站附近而且这样在每个城市落脚到达和离开相对节约时间方便很多。火车票要提前订好,一定注意估计好时间,如果乘车较多可以考虑买欧洲火车时间段内的pass,一般去的国家多这么做比较划算。总体来说,法国南部冬天去,除了看不到薰衣草,其它都很赞,尤其是在尼斯的海滩,干净明媚。往往大家去欧洲都会优先选择德意法瑞奥等经典路线,去一些众所周知的城市景点,如果想在假期也享受另一种充实的悠闲,不妨考虑一些类似深度游的线路规划和选择,别有一番经历和风情。

 

我是旅行爱好者,个人喜欢自己设计路线安排行程,自由度比较大,可以更好地享受旅行的过程。像这次南法之行,也有在我计划之外的惊喜和改变。希望对大家有用!

原作者:Shay

 

-->
推荐阅读
Read More

随时随地查看最新英国攻略,
下载Red Scarf APP,你的英国生活必备APP
RedScarf App
已经来英国?请下载
Red Scarf APP
Red Scarf | 你必备的英国指南 - 折扣、购物、旅游、餐厅、签证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