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伦敦的同学们应该对地铁这个交通工具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能够使用到。而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经发现过地铁站里的迷宫画(如下图示例)。作为一个伪艺术爱好者的我每次乘坐地铁看到地铁站里的迷宫画都会很好奇,由于右下角有个限量270幅的标记甚至有半夜想把它撬回家的冲动,应该会有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好奇这些不同地铁站里的迷宫画是出自哪一位艺术家的吧。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我的脑海里,碰巧的是我在一次名为Frieze art fair的活动中找到了答案。
这些迷宫画是英国艺术家Mark Wallinger为了庆祝伦敦地铁150周年的作品。Mark Wallinger 是英国最为人熟知的艺术家之一,他于1959年出生在英格兰艾塞克斯郡的切格威尔。1977-78年,在艾塞克斯劳顿学院学习,1978-81年,在伦敦切尔西艺术学校学习,之后于1983-85年,就读于伦敦的哥德史密斯学院。1995年获特纳奖提名,1998年获得罗马英 国学校的亨利·摩尔奖学金,2001年参与了柏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国际艺术家项目,并于2001年代表英国参加了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
Mark的这些作品灵感是来自伦敦地铁为人熟悉的标志Roundel,就是那个中间被蓝色杠杠拦腰截断的红圈圈,它简洁而鲜明,无处不在,叫人印象深刻。Roundel也算是历史相当悠久了,关于早年被称作“牛眼”(Bulls-eye)或“枪靶”(Target)的红色环状标志的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1908年,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一眼就能辨认得出来地铁的所在。Mark设计黑白配色的迷宫图案代表了每年数以万计的人们穿过伦敦地铁走向各自不同的旅程,因此这套迷宫作品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中的地图,代表了上百万伦敦人每日在脑中经历的寻觅和沉思。
限量270幅迷宫图案是代表一共270个地铁站分布在伦敦不同地区,Wallinger 还在每幅作品右下角手书了编号,顺序则是根据2009年「行遍伦敦地铁大挑战」(Tube Challenge)的吉尼斯纪录中到达站点的次序进行安排的。这项吉尼斯的目标是要在最短时间内用任意一种交通方式访问到伦敦所有的地铁站。每张作品幅面为边长1米的正方形,采用与伦敦地铁标志同样的搪瓷材质,经过丝网印刷后烧制而成,从而能传承地铁的传统视觉文化。迷宫使用黑白两色印制,结构皆呈圆形,与地铁环形标志相得益彰。
迷宫底部的红叉是地图常用标记,表示目前所在位置,吸引旅客由此而入,用手指探索通道,结果无不例外都会走到迷宫的中心点,再按原路返回入口。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所有迷宫看似复杂,却只有一条路通往中心,没有岔道。与此相似,伦敦地铁之交错繁复,也常被喻为迷路园(maze),但就如 Wallinger 所说,我们每天忙着自己的事,按照既定的路线乘地铁去上班,又下班回家;表面上高峰时期的车站内混乱拥挤不堪,实则其中每个个体只是在遵循各自单一的生活轨道而已。
显然,“迷宫”(labyrinth)这个意象与另外一种“迷路园”(maze)的意义不同,前者只有一条通道。追溯历史,这类迷宫很早就出现在希腊故事中,后人称之为“克里特迷宫”(Cretan labyrinth)。传说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的儿子、牛首人身的噬人怪物米诺陶洛斯被囚禁在迷宫中,每年雅典必须选送7对童男童女供他享用。雅典王子忒修斯自告奋勇前去杀死米诺陶洛斯,得到公主的爱慕和帮助,让他手持金线团,一头系在入口,放线进入迷宫,杀死怪物后按原路成功返回。这种只有一条路可走的克里特迷宫,与 Wallinger 的灵感不谋而合。对于每个人来说,某个地铁站内的迷宫作品必定标志着他们每天单一旅程的开始和结束,如同红叉同时标记着迷宫的入口和出口。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迷宫行走:伦敦地铁150周年公共艺术作品》
作者:@低调的帅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