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Scarf | 你必备的英国指南 – 折扣、购物、旅游、美食、签证

最新英国生活攻略life

都铎王朝 | 亨利八世的老婆们之安妮∙博林

谁是安妮∙博林?这对于英国都铎王朝历史爱好者们来说简直算不上是一个问题。这位棕发褐眼博林家的次女在英格兰历史掀起的一阵狂风暴雨,放眼整个英国史里都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她究竟是谁呢?是一个心机满满的女官,还是一个勇往直前的宗教改革者?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三上位”的故事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根发芽的呢?咳咳,这个故事还要从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皇后结婚的第十三个年头开始讲起。

 

 

安妮∙博林的出身

 

 

1522年,凯瑟琳皇后的身边出现了一个身材娇小、举止优雅并且充满法国异域风情的女官。这个女官虽然貌不惊人,但举手投足间却充满了魅力,身边不乏热烈的追求者。甚至整个英国宫廷都在偷偷打听这位高雅智慧的女人的来历。这个女人正是博林家的安妮,一个刚刚从法国宫廷归来,年方二十一的明日之星。

 

说起博林家,就不得不谈到安妮那位野心勃勃的父亲——汤马斯∙博林。和自己妻子显赫的诺福克家族的出身全然不同,汤马斯的父亲不过是个绸布商人。然而,整个博林家族似乎有着一种一脉相承的不肯妥协的精神,汤马斯的父亲经过不懈的奋斗终于成为了伦敦市的市长,而汤马斯也秉承了父亲不断进取的精神成了一个极为出色的外交家。深知人脉的重要性,汤马斯在安妮及其姐弟还年小的时候,就运用自己高超的外交手段为自己的儿女铺平了道路。

 

十二岁的安妮和姐姐玛丽来到了布鲁塞尔,成为了哈布斯堡女大公玛格丽特身边的女官,接受了最上层的教育。一年以后,亨利八世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看准了风向的汤马斯又立刻将安妮和玛丽派去了法国宫廷,做了法国王后英王妹妹玛丽的女官。但年老的路易十二竟然在新婚三个月后就去世了,向往自由恋爱的玛丽王后违背了哥哥亨利再次政治联姻的意愿,坚决地嫁给了亨利的大臣,回到了英国。年幼的安妮和玛丽留在了法国宫廷,直到她们长大成人,在法国自由迷人的文化熏陶下变成了极富魅力的情场高手。这正是汤马斯希望看到的,也是他认为自己女儿的价值所在。在安妮二十岁那年,她和姐姐被父亲召唤回了英国,开始了她们光宗耀祖的使命。

 

 

安妮∙博林的野心

 

 

论相貌,安妮的姐姐玛丽实际上更胜一筹。还在法国宫廷的时候,玛丽就曾被传言卷入过诸多的情色绯闻中,绯闻的男主角甚至包括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与妹妹安妮的外貌很是不同,玛丽身材丰满、皮肤白皙,一头金色的长发更是平添性感。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里,玛丽理所当然地被亨利八世一眼看中。即便是在玛丽与威廉∙凯里爵士结婚后,她的亨利八世情妇的身份还持续了一段时间,甚至有传言说她还给亨利生过几个私生子。但在万紫千红的宫廷中,心智相对单纯的玛丽顺从的性格很快就被亨利厌倦了。也许作于一个供男人享乐的情妇,玛丽算得上是完美,但是作为一个想通过情妇身份为自己的家族扩大势力的谋略者来说,玛丽比自己的妹妹安妮差得太多。

 

姐姐的失宠使得安妮不得不独自肩负起赢得亨利八世欢心的任务,从而牺牲掉自己内心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在安妮进宫三年后,也就是她二十四岁的那一年,成功地赢得了亨利对她的注意。亨利原以为安妮会像玛丽或者其他的情妇和女官一样迫不及待地爬上自己的金丝床,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安妮竟然断然拒绝了亨利的示爱,并且欲擒故纵地彻底消失在宫廷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不得不说安妮是一个读心的高手,对于她来说,亨利的示爱明明就是博林家族飞黄腾达的唯一契机,但安妮竟然信心满满地知道如何放长线钓大鱼。也许是在法国宫廷那些年耳濡目染的男欢女爱让她胜券在握,也许是姐姐玛丽情妇身份的尴尬结局让她一步步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即便是在亨利八世猛烈的爱情攻势之下,安妮也没有开口答应,甚至当亨利为其神魂颠倒,答应让安妮作他唯一的情妇的时候,安妮也都是以她绝不要做情妇而回绝了。那么安妮迟迟不肯将自己的身心献给亨利的原因是因为她真的不想和亨利在一起吗?还是她仍然在渴望自由的爱情吗?工于心计的安妮显然比自己同龄的姑娘聪明太多,情爱自然已经入不了她的法眼。安妮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最重要是她摸透了亨利的心理。就在亨利八世为情所困万般纠结的时候,安妮给出了自己惊人的答复:她只肯作明媒正娶的亨利夫人也就是一国之母,除此以外的其他任何男女关系她都不能接受。

 

答应安妮的要求意味着亨利不得不休掉与自己已经结婚十六年的结发妻子凯瑟琳。要说对安妮的迷恋使得亨利八世彻底昏了头脑当然是低估了这位一国之君。上一期在讲凯瑟琳皇后的时候就提到过,亨利八世早在遇到安妮前就开始有了很多情妇,甚至册封了一个情妇给他生的私生子。亨利八世对男性继承人的渴望众人皆知,然而年老的凯瑟琳皇后显然越来越不适合生育,这也进一步放纵了亨利到处沾花惹草。可是无论亨利的情妇们能给他生多少个儿子,私生子继承王位这事儿都显得很不靠谱。就在这个左右为难的档口,聪明的安妮掐算好时机跳了出来为亨利开启了另一扇无限可能的大门。安妮承诺自己一定会诞下男性继承人这件事坚定了亨利与凯瑟琳皇后离婚的决心。

 

尽管欧洲宗族势力强大的凯瑟琳皇后有罗马教廷为其撑腰,但亨利的决心得到了来自法国的新宗教势力的支持。当然这个支持显然是来自在法国人脉广泛的安妮,她本身就并非是个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法国的那些年她结识了许多宗教改革派人士,信仰上受到了很深的影响。凯瑟琳在位期间英国的红衣大主教沃尔西是博林家族的眼中钉肉中刺,在调解凯瑟琳与亨利离婚这件事上他因为受到罗马教廷的压力偏袒凯瑟琳正好激怒了亨利八世,博林家族趁机借亨利的手将沃尔西除掉了。但作为一个天主教的国家,亨利势必不可能与罗马教廷抗衡,除非,亨利像许多欧洲其他国家一样与教廷决裂,成为一个新教国家。这样一来,英国教会就归属在亨利的权利之下,亨利再不用听罗马的摆布,他和凯瑟琳离婚的事情也自然就很好解决了。但这样一来,亨利八世就要背负起决裂者和异教徒的历史恶名。不过安妮敢这样明目张胆地要求亨利与凯瑟琳决裂也是因为她吃透了亨利想要凌驾于教会之上的决心,再加上当时欧洲整个氛围已经充满了对教廷垄断文化的不满情绪,所以实际上,安妮只是那根火柴,充足的氧气早已弥漫在空中。

 

经过与英国教廷的几年斗争,亨利八世于1531年使得全体教士默许他成为“英国教会的至尊首脑”。两年后,他和安妮秘密结了婚,并且由坎特伯雷大主教宣布他与凯瑟琳王后正式离婚。安妮终于达成了自己的心愿,并且在同年六月一号的这一天,在西敏寺大教堂正式加冕为英国的皇后。加冕为英国皇后的时候安妮∙博林已经三十岁了,作为了一个可以算是平民出身的女子在她的有生之年登上了自己国家最最高贵的位置,安妮的野心似乎应该满足了。亨利八世给了安妮一切他所承诺的:与凯瑟琳的离婚;加冕安妮为唯一的皇后;甚至是一个浸泡在天主教徒鲜血里的新教国。现在是时候安妮兑现自己的承诺了——一个健康的男性继承人。

 

 

安妮∙博林的悲剧

 

 

1533年九月,在全国人民盛大的期待下,信心满满的即将临盆的安妮迎来了她短暂人生的第一个悲剧——一个呱呱落地的女孩。在那个医学不发达的时代,安妮可能听信了不靠谱的占卜师的谣言,或者是被自己的野心蒙蔽了双眼,以至于她敢将自己的全部身家性命赌在自己的肚子上。第一个女儿的到来不仅让安妮无限失望,同样也让过分渴望儿子的亨利开始对安妮感到不满。要说安妮之所以能控制住亨利的心智靠的是玩弄亨利的欲望,那么一旦将自己全部献给亨利之后,安妮显然就失去了当初那种呼风唤雨的魔力。不断地追求新鲜的肉体是亨利八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爱好,然而安妮却表示无法忍受。与凯瑟琳包容忍让的性格不同,平民家庭出身的安妮生性多疑、刁钻刻薄,她甚至让凯瑟琳皇后的女儿玛丽∙都铎来服侍自己的女儿伊丽莎白,为的就是让自己曾经做过凯瑟琳女官的那段日子看起来不那么尴尬。当安妮还是亨利怎么追也追不到的情妇的时候,她的刁钻是情趣,她的无理是可爱,她的多疑是理所当然,但安妮现在坐上了凯瑟琳的位置,却不能给亨利带来凯瑟琳曾经带来的那种平静和稳妥。没有人要求亨利八世是一个专情的丈夫,但英国公众从上到下却指责安妮是一个生不出男性继承人的不合格的妻子。

 

安妮与亨利之间貌合神离的婚姻状况一直维持到1536年凯瑟琳皇后去世。这一年,第三次怀孕的安妮又一次的小产了,安妮这次彻底让亨利丧失了信心。现在的亨利八世更是无所顾忌了,凯瑟琳死了不会有来自欧洲的势力再干涉他选新皇后,新教制度又授予他绝对的凌驾于教会之上的权利。对安妮与日俱增的厌倦与失望致使亨利八世终于在同年的五月就迫不及待地将安妮投进了监狱,罪名是通奸和叛国。一下子从天堂到地狱的安妮可谓是众叛亲离,甚至连自己的父亲汤马斯都不知道逃到哪儿去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面对残忍的审判。就像当年有力的指出凯瑟琳结婚时并非处女的证据一样,这一会法庭也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大堆安妮与众多情人通奸的证据,其中甚至还包括安妮的亲弟弟乔治∙博林。和凯瑟琳一样,安妮否认了所有的指控。她承认自己的伶牙俐齿有时候使自己显得不那么服从亨利,但她对亨利从来都是一心一意。可惜,安妮最后还是没逃过和凯瑟琳一样被亨利决意抛弃的老路,即便她否认罪行,但还是被判了死刑,更可悲的是,她还不如凯瑟琳有资本跟亨利对抗一下,安妮的衰落是墙倒众人推。被判处死刑后的两天,安妮就被斩首示众了,年仅三十五岁。

 

安妮这短暂的一生有过最为风光无限的时候,短短三年,她像一只飞蛾不顾疼痛与灼烧奔向绚烂的火焰,在英国的历史上仿佛昙花一现,虽然短暂却被人牢记。她和她的前任一样都是一个悲剧,但不同之处在于,凯瑟琳因为出身高贵、待人仁慈,即便最后不算善终也被人们当做一个端庄博爱的正面历史人物所记住,而挤破了头闯进了皇室的安妮∙博林哪怕是受过再良好的欧洲宫廷教育在人们的眼里始终是一个破坏者、一个恬不知耻的娼妓。然而回顾安妮的一生,又难免有一丝悲哀。一个中世纪柔弱的平民女子被家族利益洗脑,被欧洲时局左右,被丈夫当做可替代的受孕体般对待,这种不幸也实在令人同情。在那时那刻的英国,注定要有一个安妮∙博林,被不停前进的历史巨轮碾压,成为一个狂妄野心的信徒、一个宗教改革中的牺牲品。

 

(P.S.喜欢历史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在下方留言与作者交流讨论,如果有任何疑问或者描述错误的地方也请大家指正。)

 

推荐阅读
Read More

随时随地查看最新英国攻略,
下载Red Scarf APP,你的英国生活必备APP
RedScarf App
已经来英国?请下载
Red Scarf APP
Red Scarf | 你必备的英国指南 - 折扣、购物、旅游、餐厅、签证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