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Scarf | 你必备的英国指南 – 折扣、购物、旅游、餐厅、签证

Bloody Mary | 英国血腥玛丽传说合辑

Bloody Mary的传说大家肯定都有所耳闻,很多的影视剧里也都把这个西方民间极具神秘色彩的传说描绘的十分恐怖。网上看到有很多胆大八字硬的小伙伴们也是很拼地纷纷在午夜时分尝试着和脾气不太好的玛丽来见上那么一面。关于这个恐怖色彩浓重的传说本身我们就先不过多的分析了,反倒是这个传说背后的故事却是很吸引人。当然了,由于人多口杂时代久远,血腥玛丽传说的来源在欧洲就大概有五十多种版本,显然是不能一一讲述。在此委员就挑几个最有名的版本跟大家聊聊这传说背后的是非恩怨。

 

 

传说一 | 传说二 | 传说三

 

 

传说一:玛丽一世的爱与恨

 

 

既然是“血腥玛丽”那么肯定主人公的名字也叫不了别的了。在英国这个传说最直接的映射就是都铎王朝的英女皇玛丽一世。虽然说英国似乎历来有女皇嗣继位的传统,但玛丽一世的继位之路走的那可谓是相当的坎坷。这一切还要从这位都铎王朝第四位皇帝、英国的第一位女皇的出生开始说起。

 

玛丽的生母凯瑟琳皇后出身显赫,是西班牙王室阿拉贡国王的女儿,因此玛丽的皇家血统可谓是纯正得容不得一点质疑。在凯瑟琳皇后多次流产孩子又几经夭折的情况下,好不容易生出了身体虽然羸弱但仍存活下来了的玛丽,从此玛丽也得到了全方位三百六十度的关注,并且立即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王储。按理来说,国家终于有了继承人,国王应该开心了吧。然而玛丽的爸爸——史上著名的多情国王亨利八世并没有满足于只有一个女王储的命运,他和众多中国古代的帝王一样极其渴望一个男性继承人。这种渴望之强烈最终导致了英国和欧洲教廷的决裂。年幼的玛丽为了讨取重男轻女的父王的喜爱,拖着多病缠身的身子勤奋学习只为博得父王一笑。但即便如此,亨利八世也并没有断了舍弃她们母子另续佳人的念头。这念头最终还是成为了玛丽公主和凯瑟琳皇后的噩梦。

 

亨利八世力排异议坚持要与凯瑟琳皇后离婚,迎娶身份低下的伯爵之女安妮博林。国王与王后离婚这在当时还是处在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可是件天大的事儿,因为信奉天主教的欧洲人是不允许与自己同在上帝面前发过誓言的伴侣离婚的。但心意已决的亨利八世还是想方设法找到了借口,称凯瑟琳之前原是被许配给自己的哥哥,俩人已有肉体关系,所以凯瑟琳是不洁的,自己与她的婚姻因此是无效的。但是,凯瑟琳王后和亨利之后娶的那些势单力薄的无名氏女子不一样,她拥有西班牙最高贵的血统,其家族成员遍布欧洲王室。为了保住自己唯一的女儿玛丽的继承权,凯瑟琳誓死不肯离婚。亨利指责她不洁,凯瑟琳便严厉地抗议称自己并没有与亨利的哥哥行房,因此自己是国王合法的妻子。由于她的反驳有她的外甥神圣罗马帝国查理五世的撑腰,亨利即便是英国的国王也没有办法与强大的罗马教廷抗衡。但谁能想到,生性桀骜不驯的亨利八世在安妮的怂恿下竟然反其道而行之,决定脱离罗马天主教,自立新教,这样一来自己就是英国真正的王了,拥有凌驾于国家和教会双重之上的独一无二的权利。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非得离婚呢,像中国古代皇帝那样多娶几个妃子生个儿子不就得了。中国古代的庶出皇嗣可能在嫡出的继承人都丧失继承权之后还有可能继位登机,但在信仰罗马天主教的欧洲,一个国王只能有一个正式的妻子,而其他的情妇无论抢在王后之前多早生了儿子,她们的孩子都是私生子(Bastard),永远没有机会继承王室的一分一厘。所以一旦凯瑟琳与亨利离了婚,不管这看起来多么可笑,高贵的凯瑟琳就立马变成了身份低贱的情妇,但所幸她还保有自己和亨利哥哥亚瑟婚姻的名分,因而只被贬作威尔士王妃继承了亚瑟的头衔。而原本是名正言顺再正统不过的皇储玛丽公主立刻就变成了私生女。玛丽从天堂堕于地狱的那一年只有17岁,这个花季少女不仅得面对刁蛮的后妈安妮皇后的百般凌辱,最可怕的是,作为一个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她夹在信仰与父爱之间迷茫无措。本来身体就很弱的玛丽自从母亲被逐出宫后,待遇甚至还比不上原先自己身边的女宫,整日处于惊恐之中身患重病却不得医治,不过这当然都是安妮皇后的刁难。名不正言不顺的安妮博林恨不得立刻把玛丽碎尸万段,但所幸国内还残存着的罗马天主教势力一直在暗中保护着玛丽公主。只是这样一来,亨利八世就越发厌烦这个处处与自己做对的女儿。18岁那年,出身高贵的玛丽竟然被安妮贬作了安妮自己的女儿伊丽莎白的侍女,但即便如此她也还是拒不承认新教,也不承认自己是私生女,因此她一直被认为是权位的合法继承人。由于她的坚持,安妮怂恿亨利出台了新的《继承法案》要剥夺玛丽的继承权,但是玛丽一如既往的抵抗,但这次却惹来了亨利无情的杀意。于是,为了讨好自己那个逐渐疏远了的父亲,她不得不违心承认父王作为英国教会统治者的地位,但这样一来,她也就间接承认了自己父母婚姻的不合法以及自己私生女的身份。

 

就在这万般纠结的是是非非中,玛丽公主万分不安地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期。转眼到了玛丽二十岁那年,她高贵的妈妈凯瑟琳因病去世了。但玛丽悲伤的同时却也预感到王朝的风云又即将会迎来一次新的改变。恶毒的后妈安妮博林被判有叛国、通奸和巫术的罪行斩首示众。如果非得说安妮除了她那可怕的野心之外做错了什么,那就是她彻底释放了亨利八世的残暴,但却没能像她承诺的那样生个儿子继而保住自己的性命。安妮死了之后,虽然玛丽还是恢复不了王储的位置,但她的怨气也渐渐消了些,日子也不再那么苦了,她甚至私下暗暗地期待也许有那么一天自己还可以是父王的心头爱,罗马天主教可以再次回归英国国教。但一年之后,她的美梦又被浇灭了。安妮死后两星期,亨利八世立即再婚,对象是安妮·博林的女侍官珍·西摩。1537年,玛丽同父异母的弟弟爱德华六世出生,顺理成章地成为王位第一继承人,同时也是一位新教徒。亨利这么多年与教廷的抗衡终于修成了正果,只可惜爱德华的生母没有福气享受她应得的荣华富贵,不久后就病逝了。六年后,亨利八世又通过了新的《继承法案》宣布玛丽和安妮的女儿伊丽莎白都具有王位继承权只是位列爱德华六世之后。

 

不久后,亨利八世病逝了,11岁的爱德华六世继位。簇拥在一群新教徒的大臣之中,小国王爱德华六世顺其自然地认为新教才应该是英国的国教。玛丽公主对此虽然万般无奈,但也无可奈何。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玛丽只好忍气吞声偷偷地信奉着自己眼中最正统最神圣的罗马天主教,即便她这么做一直以来都受到爱德华六世的厌烦。但玛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幸运的 ,因为她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爱德华对天主教徒的肃清,终于熬到了1553年这一年,年幼的小国王爱德华就因为肺结核而不治身亡。眼瞅着王位终于要回归到自己的手里了,但谁承想,爱德华为了不让王位被天主教的玛丽继承,违背了1544年的《继承法案》将玛丽和伊丽莎白同时抹去了继承地位,转而将自己的外甥女珍格雷扶上了王位。但可惜珍只做了十天的女王就被赶下了台。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英国百姓深深地记得前王后凯瑟琳的悲惨遭遇,并承认玛丽公主的合法继承权。于是在一帮乡绅的支持下,玛丽攻回伦敦夺取了王位,成为了英国的第一位女皇。

 

前面说了这么多,都还没有解释为什么玛丽一世和“血腥玛丽”的传说有什么关系。其实她之所以赢得了这个名称主要还是缘于她上位之后对新教徒的残酷镇压。终于登上了早该就是她的王位的那一年,当年那个羸弱的小玛丽已经是一个37岁的老姑娘了(还没有结婚),想来可能也是害怕自己前途未卜,结婚生子也是连累下一代。但当上了女皇就不一样了,子嗣必须提上日程,不然辛辛苦苦回归了天主教怀抱的英国又会落到新教的妹妹伊丽莎白手里。虽然本身相貌就并不出众再加上年老色衰,玛丽可能在普通人眼里不是个让人趋之若鹜的新娘,但是贵为一国之王的她还是嫁给了比她小十一岁的西班牙王室斐立普二世。1554年7月23日,两人首次见面,两天后便举行婚礼。可是,斐立普与玛丽结婚纯粹是基于政治利益考虑。再且,女王与西班牙人的婚姻并不受英国国民的普遍欢迎。即使是玛丽的顾问也劝她与英国人结婚,以免英格兰将来失去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独立性。但玛丽坚持嫁给斐立普。根据婚约内容,斐立普得到英格兰国王的称号,所有文件必须同时有斐立普及玛丽二人的签名,国会也只会同时听命于两人联合的命令,甚至连货币上也同时雕有国王与女王的肖像。不过,婚约亦指明英国于西班牙有战役时,没有义务为其国王查理五世提供任何军事援助。

 

可惜年轻力壮的斐立普并没有和年老多病的玛丽一世生有一男半女。与此同时,玛丽残忍屠杀新教徒的行径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的国民的反感。有将近300名新教徒被处决或烧死,800多人被流放。死伤的数量比她父王亨利八世在位推翻天主教期间的人数还多。但客观地讲,玛丽一世对异教徒势力的惩处并没有后人说的那么夸张,也不至于得了个血腥玛丽的称号。事实的真相是,玛丽之所以不受爱戴只因为她没有体察到民情,而是自顾自地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坚持自己的信仰而不去看看普罗大众的需求。从亨利八世开始宗教改革到1553年玛丽登基已经有20年的时间,新教已经广泛深入民心,并且英国社会的劳动结构在此期间也得到了改善,老百姓过的比以前更好了。但就在这全民正打算休养生息的时间里又杀回来一个玛丽女王闹得全国上下动荡不安,只想吃饱穿暖的老百姓当然不愿意了。再加上玛丽因为效忠自己的丈夫西班牙国王出兵大战*而丢失了十分重要的英国领地,国民不满的情绪更加激昂。在痛苦中成长的玛丽身体的顽疾日益严重,生不出孩子,丈夫也离开她远赴他乡。无论玛丽身体流淌着再怎么样高贵的王室之血,那时那刻的她除了在信仰中寻找寄托也再无他法。虽然她生前知道妹妹伊丽莎白不是真的信奉天主教,但无奈国法如此她也无计可施,只得留着她一条命和她的继承权。终于在1558年,年仅42岁的玛丽一世在焦虑和悲伤中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

 

玛丽一世的一生虽然称不上美满,但是她骨子里坚持不妥协的性格也终于让她对天主教的热忱在史书上留下了一笔,并成为了第一位英国历史上的女皇。从她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民意是多么难以捉摸的东西,正如古人所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意揣测好了就是千古圣明的女皇,如同伊丽莎白一世。若是不谙此道,则会最终落得“血腥玛丽”这种民间流传中嗜血女鬼的境地。

 

*腓力二世继承西班牙王位后,于1557年三月至七月间到英国游说玛丽在西班牙与法国的战争中(意大利战争)支持西班牙。丈夫的要求使玛丽感到为难。若英国支持西班牙,必须向法国宣战:苏格兰与法国早为友好邦交,英格兰的安全受威胁;英格兰与法国的贸易停止,但当时英格兰从爱德华六世时开始经济一向微弱。最后玛丽仍然同意支持西班牙(其实这举动破坏了婚约中的协议),令英格兰的新教徒再次响起反西班牙的声音。战事中,英格兰于1558年1月13日失去了其在欧洲大陆的唯一占领地。——维基百科

 

 

传说二:嗜血女伯爵的真实人生

 

 

16世纪的匈牙利,在当时的欧洲贵族中,有一名匈牙利的伯爵夫人名气非常大,但这名气之大并不是因为她的伯爵丈夫战功多么显赫亦或者伯爵夫人容貌如何娇美,而是因为这名位高权重的伯爵夫人竟然是一个吸血鬼!

 

据说在布达佩斯的郊外有一座中世纪的古堡,那里面住着一位黑发碧眼、美貌绝伦的李克斯特(Le Cachtice)伯爵夫人。这位夫人的美貌享誉四方,为她招来将近100名的追求者,甚至还有不少的追求者因为得不到青睐而自杀。她每次一出现就像特洛伊的海伦一样立刻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她光滑细腻的皮肤和永远焕发动人光彩的双眸就像艺术品,仿佛永远不会老去。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这位被无数青年爱慕的美丽夫人其实已经年过六旬,而她永葆青春的秘密竟是用处女的鲜血沐浴!而她这样做的目的则是为了等一位等不到的爱人。传说伯爵夫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经爱上一个路过古堡借水喝的英俊男子,只可惜男子虽然与伯爵夫人两情相悦,但却不得不离去,然而他告诉李克斯特夫人说也许有一天他会回来找她,于是伯爵夫人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为了保持自己美丽的容颜,伯爵夫人听信了别人的谗言,用处女的鲜血洗浴,将近有2800名的少女死在她的手里,堆积的尸体如小山一般。随着她虐杀的少女人数越来越多,国家的民众越来越愤怒,终于有一天大革命爆发了,愤怒的民众把年近70的伯爵夫人活活烧死在了古堡的浴室里。但直至今日,古堡还是在每逢月圆之日时都会穿出恸人的哭声,让人不寒而栗。

 

以上就是关于这位伯爵夫人十分生动并且极具戏剧色彩的传说。这位女吸血鬼的形象十分深入人心,各种吸血鬼的电影动画片里都有她的缩影。可虽然过瘾是过瘾,但总觉得哪儿里不够真实呢?那真实的伯爵夫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历史上的李克斯特夫人本名叫作伊丽莎白巴利特(Elizabeth Bathory),1560年出生在匈牙利一个名门贵族家里。她本身并不是伯爵,所以叫她伯爵夫人更加准确一些。她所居住的地区叫作李克斯特郡,这也是为什么在传说她叫作李克斯特夫人的由来。传说中很多的描述既不准确又夸大事实。有一部关于伊丽莎白巴利特真实的人生的电影所描述还是比较贴近现实的。电影名叫《女伯爵The Countess》,有兴趣的宝宝可以去看一看。

 

虽然伊丽莎白并不像传说中一样有着上百名的追求者(实际上是一个也没有),但她在少女时代确实是一位面貌十分出众的姑娘。可她的美貌却并不是像其他少女那样焕发着生命力,她的美貌里更多的是高傲和冷酷。伊丽莎白十分自恋,美貌对于她来说仿佛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她残忍的个性并非是后天学来,其家族里似乎就一直流淌着这么一种嗜血又残酷的本性。由于巴利特家族是贵族,伊丽莎白的很多亲戚都是欧洲各个王室的成员。为了保证血统纯正,近亲结婚是很正常的。但近亲通婚往往会伴随而来各种各样的家族病,譬如血友病和精神病,巴利特家族便是如此。伊丽莎白有一个精神错乱的叔叔和一个双重性别的姑妈,她自己在年仅4岁的时候也开始出现了癫痫的症状。但显然是因为这种疾病在贵族里太普遍了,小伊丽莎白的症状并没有得到特殊的治疗。自打伊丽莎白小的时候起,她就被间接地灌输一种价值观,那就是:杀平民不算犯法。因此她对生和死这种事情的认识也与常人十分不同,《女伯爵》电影中有一幕讲伊丽莎白小的时候看别人把种子种在土里能开花,于是她也把小鸟种在土里,过一段时间发现没有长出新的小鸟反而土里蠕动着小鸟尸体的蛆,但小伊丽莎白没有觉得自己害死了小鸟而特别的难过,仿佛其他生物的生命只不过是她用来探索答案的工具。这种漠然与残酷的个性在伊丽莎白正式成为伯爵夫人之后变得愈发不可收拾。

 

15岁那年伊丽莎白与早在11岁时就与之订婚了的Ferencz Nadasdy伯爵正式结婚。26岁骁勇善战的伯爵虽然战功赫赫,但却杀戮成性。比起留在家中享受温馨的日常生活,伯爵更喜欢在战场上杀敌,因此经常外出留下年轻的伊丽莎白孤独地呆在阴冷的城堡里和话痨的婆婆终日怒目相对。但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婚姻虽然没有爱情作为基石,但却给巴利特家族带来了很多利益。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伯爵甚至改姓了伊丽莎白的姓,为巴利特家族带来名望和财富。这段婚姻的前十年伊丽莎白和丈夫并没有生出一儿半女,这也使得寂寞难耐的伊丽莎白与双重性别的姑妈(Karla Bathory)越走越近。在姑妈的影响下,伊丽莎白异于常人的虐待天性逐渐显露端倪。一开始,她还只是喜欢蹂躏那些身材丰满的妙龄少女(是的,伊丽莎白其实是同性恋),后来在侍从和奶妈的怂恿下,伊丽莎白开始迷恋上了黑魔法,并且虐待对象的年龄越来越小。她也不满足于只是让女佣赤裸身体干家务了,更血腥的虐待方式逐步登场。其中包括用炽热的铁烙烫那些花季少女美丽的身体、将女佣们涂满蜂蜜赶到森林里眼看她们被活活蛰死、用冰水不断浇浑身赤裸的女孩儿直至她们冻死,甚至会用铁钳将少女们的头从嘴巴处撕裂成两半等等诸多各种让人发指的酷刑。这种虐待除了给伊丽莎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感外,也减轻了常年折磨她的头疼病。这种头疼病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罗马的凯撒和中国的秦始皇都有类似的头痛,这是癫痫病的病状之一。也就是说伊丽莎白的癫痫病因为没有得到正当的治疗,导致了她精神状况的异于常人。所以传中说的这位欧洲贵族中真实的吸血鬼其实只不过是一位长年饱受癫痫病折磨的精神病人。

 

虽然以上的虐杀听起来已经很让人无法忍受了,但在当时资讯不发达且平民命贱如草芥的中世纪末期,残忍的伯爵夫人只是个耸人听闻的传说。为了生计,还是很多的农民家庭把自己的女儿送进城堡里为了讨一个更好的生活。可谁知道,自己的女儿通常都是有去无回。这种情况到了伊丽莎白40岁左右的时候越发的严重,失踪的女子人数不断攀升。原来,年老色衰的伊丽莎白在一次不经意对仆人的殴打中将血溅到了自己的脸上,顿时她觉得被血溅到的皮肤处仿佛瞬间恢复了光彩。自此之后,伯爵夫人创造出了名震欧洲的“血浴”。正如其名,将四五个年轻少女的喉咙割断,用她们的血来沐浴。榨干后的少女尸体就随意丢在古堡外的森林里供野兽抢食。嗜血成性的伯爵夫人所到之处皆是一片血海,甚至连她在维也纳的住所也传说天天有少女的哀嚎声。但即便是这样,伊丽莎白还是不满足,她更是瞄上了贵族少女的鲜血。她以办女校的名义将那些贵族的少女骗来,再将她们放血丢尸。显然,伊丽莎白在常年的虐杀中已经不再小心翼翼,处理尸首的随意最终使得她的罪行得以暴露。

 

1610年,匈牙利国王在接到伯爵夫人的一个神父的通报之后,下令伊丽莎白的表兄图尔索来彻查伯爵夫人的所作所为。调查人员最后在古堡中找到了一本花名册里面详细记载了每一个少女的具体信息包括年龄和虐杀手段,据统计总共有将近650名少女遇害。虽然没有传说中的2800那么多,但是即便再有权势的皇宫贵族也不能随意滥杀成百上千的人而逃脱制裁。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伊丽莎白自从其丈夫去世以后一直掌握着伯爵的军队和财力,并且有逐渐扩大权倾朝野的趋势,这不仅成为了当时匈牙利马利亚王的心头隐患,也引起了伊丽莎白表兄图尔索伯爵的嫉妒。所以最后在接受审判的时候,伊丽莎白竟然都被剥夺了出庭为自己辩护的机会。尽管出庭的证人大部分都没有直接的证据,全都是一些道听途说的谣言,但图尔索的证词和证物就足以使伊丽莎白被判处了终身监禁在自己城堡的一个黑暗的小屋子里不得外出。因为伊丽莎白的贵族身份,所以免于死刑,但她的同伙们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她们中的大部分都以女巫的名义被活活烧死,或被砍掉了头将尸体用木棰串起。虽然伊丽莎白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的罪行,但她仍然被关在了一个完全黑暗见不到光的房间,年仅54岁就在悲惨中死去。而她最后的遗言是希望自己的遗产能在自己的几个孩子间平均地分配。自此这位传说中匈牙利最美丽的女人就这么香消玉殒了。

 

仿佛和英国的玛丽一世的命运有些相似,伊丽莎白巴利特的吸血女伯爵名号,杜撰的性质大于历史事实,仿佛抹黑一个人的公众形象根本就是一种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的政治手段。也许伯爵夫人真的杀过很多少女,也许她像自己声称的那样根本没有,也许事实的真相永远都不得而知。16世纪的那次审判的档案现在还藏于匈牙利国家档案馆里,而关于伯爵夫人故事的讨论几个世纪来都没有停歇过,她因此也成为了后世吸血鬼传说中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传说三:女巫的神秘人生

 

 

在众多关于血腥玛丽的传说中,有一个故事的版本是远离欧洲宫廷发生在新殖民地美国的。这个版本的故事委员个人觉得比别其它版本都更可怕,因为距今更近,故事的真实性更强,也可以说是血腥玛丽的美国版。这个版本其实才是严格意义上现在普遍的关于血腥玛丽招魂传说中的正宗起源,并且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妇人。

 

据说在17世纪末的美国马塞诸塞州的某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容貌非常美丽的女人。但这个女人和村庄其他的居民都不住在一起,而是自己单独住在村庄外围的树林里。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做Mary Worth,也有说是叫做Mary Worthington的。Mary熟识各种草药,村庄里的人如果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会去找她买点来用。村里的男人虽然口头说着Mary可能是个女巫与魔鬼定了契约什么的,但他们还是会有事儿没事儿借口打猎的名义去树林里Mary的房屋那儿转一转,期待一睹Mary的芳容,尤其是其中一个年轻的猎人似乎与Mary走的特别近。虽然村庄里的人对于Mary的存在并不是抱着十分接受的态度但是日子也一直这么平安无事地度过了。直到突然有一天,村子里开始有年轻的少女失踪了,而且是一个接一个的消失,从来没有人找到过她们。村民变得十分恐慌,为了防止更多的少女失踪,开始了宵禁。

 

有一天,一个木匠夫妻在半夜突然听见家里有开门关门的声音,跑出来一看,发现十几岁的女儿穿着睡衣光着脚目光呆滞地往屋外走去,就仿佛被某种不知名的力量牵引着似的。他们叫醒其他的村民一同尾随着自己的女儿,发现她所走的朝向正是树林里Mary家的方向。直到女孩马上就要走进树林里时他们将她叫醒,并开始大规模地搜索树林。结果发现Mary躲在一个庞大的千年古树后施展着咒语,还在周围发现了失踪少女的遗骸。在经过村民严酷的拷打逼问下,Mary承认自己是个女巫,用年轻少女的生命献祭给魔鬼换取自己的巫术。正当审问即将结束的时候,村民发现了Mary微微隆起的小腹。原来Mary已经有了身孕。但是Mary还是未婚,她自己本人也不肯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村民一直认定Mary腹中的孩子是魔鬼的化身,硬是监禁她直到足月逼着她将孩子生下来,并在她的面前活活烧死刚出生的婴儿。还是不够解气的村民将Mary美丽的脸庞刮花,并用处死女巫的方式处死了Mary,将她的棺材上绑上了铁锁链。从此村子里就又重新太平了起来。但是很多年后,有人说Mary棺材上的铁链被人砸断,她被释放了出来寻找那些杀死了她的孩子的村民。在年轻的姑娘中也开始流行起了一种用镜子召唤Mary的游戏,据说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提前预测自己未来的丈夫。但如果运气不好的话,愤怒的Mary就会将少女们拖进镜子里。

 

萨勒姆的女巫

 

故事的时代背景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当年惨绝人寰的萨勒姆女巫案。这个剧《The Crucible》之前还在伦敦The Old Vic剧场上演呢,有没有小伙伴去看过呢?

 

那个故事同样也是发生在马塞诸塞州,同样也是对弱势女子的残害。萨勒姆案不过是延续了自十五世纪《女巫之锤》——女巫鉴定手册出版以来,教廷对异教徒势力尤其是妇女的残忍迫害。但萨勒姆女巫案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这个惨案发生在17世纪末期,当时捕猎女巫的行动在欧洲已经消退了几十年。而在美国这片所有欧洲移民都向往的自由之地上竟也上演了这种反人类的暴行。萨勒姆是马塞诸塞州的一个小村庄,1692年村庄里的牧师突然发现自己的女儿和侄女不知原因地开始抽搐和痉挛。牧师根据《女巫之锤》上的参考断定她们是受到了女巫的诅咒,于是在严厉的审问之下,女孩们指认了三个人称他们就是下诅咒的人:一个黑人奴隶、一个乞丐和一个穷困的老太太。这三个人在被投放到了监狱之后,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场更大的浩劫正等着整个小镇甚至整个马塞诸塞州毫无察觉的人们。一开始,那些被指责是巫师并被抓起来的都是些穷困潦倒无依无靠的乞丐或者其它最下层阶级的可怜人。但是这反异教徒的火焰越烧越旺,竟开始烧到了基督教徒自己的身上。

 

由于对于巫师的审判越来越不严格也越来越不正规,仅凭控诉人的一句话甚至是梦境都足以判处被告是女巫,越来越多惊恐的人们为了不被别人诬告就先声夺人地控诉自己身边的人。整个州可谓是人心惶惶,连州长的夫人都被人诬告指控行使巫术。最后在州长及其他多方人士的努力下,对于女巫的追捕终于告一段落。两个多世纪后的1976年,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当年害得牧师女儿发病的罪魁祸首,当然不会是什么巫术,而是寄生在谷物上的麦角菌,误食这种菌可能会导致抽搐痉挛甚至是幻觉。虽然巫术的控告得以沉冤昭雪,可在17世纪末年的那场惨案中无辜被迫害致死的人们所经历的那些折磨却永远无法被补偿。

 

 

无论是欧洲的玛丽传说还是美国的玛丽传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们心里的诉求。就如同英国的玛丽一世得此恐怖的名号是因为违背了民意,而匈牙利的伯爵夫人女吸血鬼的传说则是处于政治掠夺的有意夸大事实,Mary Worth的故事更是美国人们对萨勒姆案的恐惧和内疚的产物。传说和童话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引人入胜和看似离奇的故事背后都隐藏着人类内心最根本的欲望和情结。血腥玛丽的传说,因此在本质上来看,更像是一首唱给古旧时代无论是权贵还是平民妇女作为社会中永恒弱势力群体的挽歌。

 

Exit mobile version